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读书交流 > 心得感悟 >

关于“本心”的学习心得辑录

源自:禅吧网 作者:禅吧网

 
    ZYX:我对“本心”的理解及在修行中的作用:
 
    “本心可以理解为最深层次的意识,亦即意识的原态,是自性在人体的第一重投影。本心具有启用和控制全部人体显在及潜在的功能。”          
 
    “本心”在修行中的作用:本人认为就是在“本心”的指导下修行,一切的起心动念都是它,一切都是它的体现。
 
 
    XXN:我对“本心”的理解以及本心在修行中的作用:
 
    1. 本心是人体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与宇宙本体是同质的,是自性在人体的第一重投影。
 
    2. 在自己目前的修行过程中,可以感知到本心(或其投影?这里不是很清楚)通过能体与肉体相关联。
 
    3. 自我感受:在本心体认(不能做到秒秒,有断续)时,有被带着走的感受,即作者说的:“由本心指导调整肉体与能体与环境交流。”对修行和日常工作生活均有方向性的指导。
 
    4. 自我感受:心力(身心的能量)不足的时候难以超越意识,无法体认接通,或有体认后又退回意识的现象。打坐持咒吐气的过程可以加强能量,使自己体认接通后尽量保持在状态里。
 
 
    SMZ:
 
    本心是最深层次的意识,自性在人体中的第一重投影,所反映的是一种极空的自心境界。
 
    本心=心性+心相,性相是一个整体,性=本质,相=显现。心相偏向对自心存在状态的描述,心性偏向对自心存在状态所蕴生命力特性的一种表述。
 
    本心与宇宙的本体是同质的。
 
    本心有启用和控制人体显在及潜在功能的能力。
 
    修行的体会是知道七是什么,但是八是什么一点体证都没有,完全搞不清,沿着七往回追时,一追就没有了,作者在成都的讲座说那个流,一种法界的流,那个流是八?
 
 
    ZB:
 
    本心是被意识层层包裹的,是最底层的意识。修行要以本心为指导就是要活在本心的状态,这样才能促成意识的升华。
 
    问题:不发声默默持咒时感觉咒音从心口发出,但是那个发出咒音的存在无法体会,无法思量,无法左右。感觉从那里持咒就应该是无思无虑的。那个咒音发出的地方算是第七识吧?是不是要进去持咒?
 
 
    WFG:我对“本心”的理解及本心在修行中的作用。
 
    本心通过能体来与肉体相关联,对肉体的影响则需借助能体,是连接虚实两个世界的桥梁。能体与本心的复合体就是“灵体”,它是生命轮回的承载者。本心具有启用和控制全部人体显在及潜在功能的能力。本心与宇宙的本体是同质的,是物质的最基本形态,只能用人体自身去验证。“自心”也就是我们的“心相”,它是“自性(佛性)”从三界外投影于三界时,向个体化现的第一个阶段(第一重状态),也是个体认知“自性”所必须经过的最后一道关。
 
    修行实际上就是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对肉体和能体的调整而复还本心,复还本心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目标,本心和能体与宇宙本体乃至肉体完全融合的境界是我们修行的第二大目标。
 
 
    YMY:
 
    本心是自性在人体的第一重投影。
 
    是“自性(佛性)”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外投影于三界时,向个体化现的第一阶段(第一重状态),也是个体认知(自性)所必须经过的最后一道关。
 
    通过对肉体和能体的调整而复还本心,再在本心的指导下使生命不断升华的过程,而佛法的修证尚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上努力,体证形而上的自性或佛性。
 
    “自性”是法界的一部分,我们“能证”的源头就是“自性”,但对“自性”的体证是不能按我们已有的经验方式去进行的,我们只能在“自性”化现为“自心”,即“自心现量的过程”中来体证“自性”,证到自性才算跳出了三界。
 
 
    ZL:
 
    本心是自性在人体的第一重投影,也就是第八识或阿赖耶,也可称其为心相。既然是“识”或“相”,就不是最究竟的“那个”,还是属于形而下层面“我相”的能量存在形式,是形而下主体最后的那个“我”,再往后退,可探寻形而上层面的主体。本心与宇宙本体是同质的,复还本心是我们修行的第一大目标,复还本心后,可在本心指导下对能体和肉体进行调整,与之前肯定不一样,到底是什么样,还不清楚。
 
 
    SDY:
 
    1.什么是“本心”?与本心相同的概念有哪些?
 
    本心:又叫真心,是针对各种“幻象”的心,特指最究竟、最本质存在的那个心。
 
    心、本心、自心、真心、内心是一个层次的概念。
 
    2.本心中的“心性”与“心相”是什么?是何关系?
 
    虽然都是指“心”层面的概念,但是特指“心”的某个特性。通常情况下,“心性”与“法性”相当,而“心相”和“法界”相当。
 
    3.本心与宇宙本体的关系是什么?
 
    本心与宇宙本体是同质的。
 
    4.本心与第七、第八识的关系是什么?
 
    本心自身是自性向自身的第一重投影,接下来是第8、第7、第6。
 
    形而下的修证功夫是从6向本心方向进行超越的练习。
 
    本心到本性的转变不是这种方法。
 
    我对“本心”的理解及本心在修行中的作用:
 
    1.理解:本心是连接虚实两个世界的桥梁,复还本心是修行的第一个目标;本心和能体与宇宙本体乃至肉体的完全融合的境界是我们的第二大目标。
 
    2.作用:本心在形而下的修正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要实现的目标,同时也是指导所有形而下的后台。
 
 
    LXW:
 
    1.本心是自性在三界的第一重投影,本心内在蕴含的力量称为心性,显现出来的被我们直接感受到的称为心相。
 
    问题:本心与宇宙的本源是同体的。可否理解每个人看到感受到的世界都是经由自己的本心化现出来的?
 
    作者说过,进到房子里面,什么都有,要取什么,由自己决定。这个房子就是本心吗?
 
    2.在证到本心之前,修行由意识指导,直到找到本心。证到本心后,由本心引导,证到自性。
 
    问题:本心被层层意识包裹,复还本心需要剥离和粉碎包裹本心的层层意识。那么指导粉碎意识的是什么意识?
 
 
    LF:
 
    对“本心”的理解:
 
    1、相对于表层意识而言,本心可以理解为最深层次的意识,也即意识的原态,是自性在人体中的第一层投影。特指最究竟本质存在的那个心。
 
    2、本心与宇宙的本体是同质的,所有人乃至一切生命体的本心都是同质的。
 
    3、本心是物质的最基本形态,不受任何外在条件的影响,它的存在与否,用仪器是无法测知的只能用人体自身去验证。
 
    4、本心具有启用和控制人体显在与潜在功能的能力。
 
    5、本心被意识层层所覆盖并深深地埋藏于心底(膻中的区域),对它的存在,普通人是不知道的,但通过修行和修炼,剥离和粉碎覆盖(裹)在本心外的层层意识沉积,可以使本心复还,并最终汇入宇宙的本体。
 
 
    本心在修行中的作用:
 
    1、本心是连接虚实两个世界的桥梁,真正的修行将由此开始起步,修行实际上就是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对肉体和能体的调整复还本心,再在本心的指导下使生命不断升华的过程。
 
    2、修炼就在分清主客的基础上,通过肉体去感知能体,并最终体认到本心这一主体。然后在本心的指导下再去调整能体和肉体并实现与环境的交流,最终达到人体由内到外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有三个问题请指教:
 
    1、书上说“本心是连接虚实两个世界的桥梁,真正的修行将由此开始起步”,这个起步是否指破六识后?
 
    2、“本心与宇宙的本体是同质的”,这个同质的是指“空性”吗?我的理解是,就像电一样,看不见,但又确实存在,但电的存在可以用灯泡等载体去证实存在,但本心是用任何仪器测不出来,只有人体才能验证,不过到目前自己还没有体证到。
 
    3、书上说,“本心是意识的原态,是自性在人体中的第一重投影”。如果是投影,是不是也可理解本心只是一个影子,实际上不存在?!而我们所做的一切功夫最终要体认影子后面的那个东西?
 
 
    YJ:
 
    1、我理解的本心就是自性在人体的第一重投影,因此,本心是连接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桥梁,因为宇宙也是自性的投影,所以,本心与宇宙本体是同质的,本心又是物质的最基本形态,所以,复还本心后,才能证得“能所合一,心物一元”。
 
    2、本心应该是一个全体的概念,从识的方面来说,就是八识,本心=心性+心相,性相一体,性为质,相为显。
 
    3、本心+所对应的能体=俗称的“灵魂”,是轮回的主体,证知自性如何投射为本心的过程时,才可以跳出轮回,本心是“往回返”的最后一道关,所以,书中强调“复还本心”是第一个重要的修行目标。
 
    4、我理解明儒王阳明的“致良知”就是“复还本心”的另一种说法,良知,第一重的知,即本心的功能。“复还本心”后,“其特点是直觉和灵感思维明显增加,许多从前无法理解或难以思考的问题,现在变得一下一目了然,答案现成”(P103)。所以,本心可以准确无误的指导修行,在“本心指导下的修行”才是真正修行的起步!
 
    5、我理解,气满化神阶段——对应“复还本心”阶段。
 
    6、“复还本心”后,还需要化解本心和客体之间的能障,直到完全融合。
 
    7、书中所示“本心”所在的位置,是“中丹田持咒”的操作原理。
 
 
    SLJ:关于本心的学习体会
 
    本心,也叫自心,相对于表层意识来说,本心可以理解为最深层次的意识,亦即意识的原态,是自性在人体的第一重投影。其与宇宙的本体是同质的,是物质的最基本形态。其出口在胸口膻中的区域。对其的体证只能是通过人体自身去进行,主要是通过剥离和粉碎覆裹在其外的层层意识沉淀,来使本心复还,这也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目标。
 
    与本心相同的概念除了上述的自心外,还有真心、本心和心相,也就是自性从三界外投影于三界时,向个体化现的第一个阶段(第一重状态),是个体认知“自性”所必须经过的最后一道关。从现量的角度看,“自心”是一种由空(自性)而生的力量(生命力)所显现的一种“自我”能量存在形式,是可以借助肉体来感知的。对自心的界定可以从超越第七识开始,即个体超越或破了第七识后所证的境界或存在形式,就可以认为是“自心”的状态。自我理解,自心的境界,也就是第八识的境界,自心应该相当于第八识。
 
    本心中的心性,主要是指心的本质,通常情况下与“法性”相当,即真如本体的本质特性,是从“功能”和“抽象主体性”的角度对佛证得“那个”的指代,偏向对“自心”存在状态所蕴生命力特性的一种表述。心相,主要是指心的显现,通常情况下与“法界”相当,是自我“主体”超越三界后的归宿,也是诸佛所在的世界,也是圆满一切、超越时空的无漏世界或华严世界,是对真如本体从存在的角度进行表述的一个名词,偏向对“自心”存在状态的描述。
 
 
    LLJ:我对“本心”的理解及本心在修行中的作用:
 
    1、本心与宇宙本体是同质的,都是法界在三界的第一重投影:只是法界在人的第一重投影叫“本心”,在宇宙的第一重投影叫“宇宙本体”。(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立在法界化现宇宙本体的化现过程中的临界点)
 
    2、本心(心相)是我们从我(人)到见性(佛)修行过程中,可以证到的最高(后)的存在状态(境界),是我(人)可以主导的过程;后面见性的过程是从佛(法界)到本心(心性)的过程,是佛菩萨主导的过程。
 
    3、“本心”有“形”、有“质”,具有能量属性,但此时的能量是一种至纯、至阳、至正、至柔、至细微、至空灵、至光明的一种能量,是一切能量的“母体”(此为《道德经》中的“一”,也是道家讲的“炁”、先天一炁),此时能量没有分“阴阳”。
 
    此时的本心,具有光明相,呈现出了的是“大爱”(博爱、慈悲)的特质与属性。
 
    4、宇宙本体,还具有唯一性,意识性。
 
    5、“本心”是修行者“见性”的中介与桥梁。
 
    6、本心=心性+心相,性=本质;相=显现。人习惯于认“相”。
 
    7、证到“本心”后,本心是全体的,因为一切其他的万物都是与本心同质的宇宙本体的重重化现,所以一切都在“本心”里存在,本心之性也存在于一切万物之中。
 
    8、“阿赖耶识”在传统的佛家表述中有两重含义:一重是从法界开始的一切存在,其中纯粹的法界存在又单称为“如来藏”(阿赖耶净的一面);另外一面,是重重往下化现,出现“形”与“质”的属性的一面,即往“染”的一面,称为“阿赖耶”,这一重含义对等于法界。
 
    另一重是从“宇宙本体(本心)”开始的一切,也被称为“阿赖耶”,这一重的含义对等于宇宙本体(本心)。
 

标签: 意识  自性  本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