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读书交流 > 心得感悟 >

学习“本心”的心得体会辑录(一)

源自:禅吧网 作者:禅吧网

 
    LYR:实话,本心是原理部分读得最费劲的部分之一,读这一部分很困,感觉就要迷糊过去了;但用心体悟的同时,心里又涌动着对“道”的感恩之情,对人生、对自己、对万物及宇宙的同体大爱之情。本心是自性在人体的第一重投影,是物质的最基本形态,与宇宙本体同质,所有人乃至一切生命体的本心同质。
 
    本心(自心)是“自性(佛性)”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外投影于三界时,向个体化现的第一个阶段,从修证的现量角度看,是一种由空而生的力量所显现的一种“自我”的能量存在形式,是可以借助肉体感知到的。自心进一步向下投影或启用的方式就落入见、闻、觉、知的范畴,执其为实,认作“真我”,第七识(“末那识”)就会产生,并随着执持的强化,逐渐堕入“意识”或六识的境界。
 
    作者在此对重重投影的生命实相进行了描述:“自性——本心(自心,八识)——七识——六识”,自性重重投影下来并最终幻化为现在我们能觉察到的“我”。那我们的修行其实就是顺着我们够得着的这个“我”一点点找回去,直至最终回归“法界”,找到“真我”。那么,如何回去呢?因此,作者在此对“本心”在人体的位置和“回家的道路”进行了清晰的说明:
 
    本心被层层意识所覆裹并深深地埋藏于心底(胸口膻中的区域)。对它的存在,普通人是不知道的,只有觉者才能清晰地认知并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通过剥离和粉碎覆裹在本心外的层层意识沉积,可以使本心复还,并最终汇入宇宙本体。
 
    从实相上来讲,作者指出自性的通道有两个,心口和命门。主体的口在中丹田(胸口膻中)这儿(俗称“心门”),也是修行由凡到圣的隧道的口,所以修行可以从“心”入手,通过剥离和粉碎覆裹在本心外的层层意识(能量)沉积,可以使主体步步回退,使本心复还,并最终汇入宇宙本体,事实上,从“心”入手,对肉体和能体的转化也非常有效。原理是这样的,那么基于此原理,可供选择的方法就很多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便,作者推荐的是打坐持咒吐气觉察,工作生活修行结合在一起,总之,就是借坐上坐下的一切机缘与方便,使“心”动起来,将其上的能量散掉,并在散的过程中去体认主体。因此,从这个角度讲,“烦恼转菩提”,让你难受、生气、生病等等烦恼反而会成为你修行的妙用。事实上,只要用心,处处都是道。
 
    个人受益最多的也是将工作生活修行结合在一起,保持持咒和对心的觉察。近期的一个经历也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随着打坐的逐渐深入,身体的通透程度也在逐日增加,于是不包容、看别人不顺眼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瞬间在身体相应部位以一丝丝细微的堵反映出来。仔细体察,这是一种重复性极高的反应,相似的场景,心区轻微的紧缩,随着能量的升起,带给心区后方身体一丝丝的堵以及间或脑袋的蒙。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多,不得不痛苦的承认自我是多么的纵容和随顺习气,也痛苦的认识到自我随缘而起的虚假的实相,以前一直以为自己还算不错,还算宽容和大度。一日半夜忽然惊坐起来,警醒地认识到人生的目的是要解脱,自己为何要如此执着的抓住那团黏糊糊的能量,无奈地随顺而去并痛呢,一定要痛下决心放掉那团能量。遂起来忏悔,而后打坐,在坐中当持念大日如来1的时候,第一次感觉整个后背包括身体四周的能量贯通起来,从心区非常有力量的念了出去,释放了那团黏糊糊的能量,自从那天起,习气减弱,大日如来1在心口到头部源源不断涌出,包容,感恩,亲切,一切一切都自然而然。同样的场景再来,没了心区的紧缩而代之以坦然和开放,这才发现以前一直是自己造了一个笼子把自己给圈起来了。现在情绪淡了很多,感觉每一个情绪或对事情当下的反应都很清楚,就像蜗牛的触角一点点在中丹田处伸出来,当你觉察到的同时,这种反应自然就弱化了,就好像世界本来就应该这样,当你跟着走的时候在里头纠结,会觉得怎么一会这样,一会那样,跳出来以后才发现情绪或念头它本来就这样,它是活的,起来了自然就会落下去,落下去又会再起来,而你只需要做你该做的事就足够了。
 
 
    XWH:这次学习本心开始时,只是抱着从知见就先学习的念头,因为对本心实在是没有任何体证。学习时作了笔记,画本心的图时,忽然觉得本心离自己并不像原来认为的那样遥远了。它就埋在层层意识沉积之下,我们每天觉察、吐气、持咒,都是在清理本心上的积土,都在向它前进,每天都更靠近它。这让我想起以前看过一个故事:有个游泳运动员横渡英吉利海峡,因为起了大雾看到岸,以为还很遥远就放弃了,等他登上船,发现只有二十分钟就到岸了,于是每二次再横渡时,他意志坚定,相信自己一定能游到对岸。我觉得修行也是这样,虽然我现在还感觉不到本心,但相信它就在那里,只要自己每天不断清理埋藏它的那些意识沉积,或者说能障,就一定能见到它,达到心花怒放。
 
 
    FZT:今天研读其他小组的交流文章时,有一个观点很受启发。他说我们不要在概念上去认识作者对人体构成的三个部分,而应是用心去跟,现量体会这三个组成部分的真实存在。
 
    于是,当再次打开“本心”这一部分时,先是感到作者的表述自己还相距甚远难以体会,接着,便觉中丹田处有震动,甚至有些疼。
 
    读完本心部分没有接着往下读,而是重新又读了一遍,心口的感觉依然持续。
 
    读完第二遍后,顺次向下读“肉体”等其他内容,中丹田的感觉渐渐消失。再重新从“本心”部分读起时,又略有上面的感觉。
 
    关于肉体,健康状态的改善,不是修行的目的,但却是修行的必经之路,即使有人停留于此止步不前,但能提升其生存质量,也已是功德无量了。
 
    “意识只有以本心为源时才能得到升华。”读到此处,深感修行之机缘难得,前路漫漫。
 
    其他内容暂无特别的感受,仍停留在逻辑的理解上,不再赘言。
 
 
    LXY:学习笔记:
 
    1、阅读《修证基础知识》对《人体的认识》P9(二)本心(自心)
 
    *本心可以理解为最深层的意识。
 
    *本心不受任何外在条件的影响,它的存在与否,只能用人体自身去验证。
 
    *只有觉者才能清晰地认知并真切的感受到它的存在。
 
    *通过剥离和粉碎覆裹在本心外的层层意识沉积,可以使本心复还,并最终汇入宇宙本体。
 
    问题一:这种对本心的验证是感知到它还是它呈现出来?(比如法喜是属于感知的,梦是属于呈现的)
 
    问题二:本心复还的作用是对本心的感知和控制吗?
 
    2、参考资料:P15 本心(自心)
 
    *对“自心”的界定可以从超越第七识开始,即个体超越或破了第七识后所现证的境界或存在形式,就可以认为是“自心”状态。然而虽然都是“自心”状态由于个体感知能力或修证功夫的差异,境界上却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它作用于“心脏”,就有感知的功能。
 
    *一般常人,未经训练对第六识的认识都是糊涂的,更遑论超越了。
 
    问题:不能控制意识,意识进来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3、实修心语中关于“心的讨论”
 
    *37.“心”是修行中一切变化的原动力之出处,用“心”修行的作用过程是从里向外“涌”的。
 
    *40.在我们这里说到底只有一种功夫,就是“用心”的功夫。“用心”是指对源自心底深处出来的力量的体察、应用与练心。
 
    4、阅读 《肉身的性质及功用》
 
    肉身是人类生命在这个物质世界中存在的载体,也是我们修行的下手之处,对它的性质及功用,现代科学已作了很多研究,下面仅从修身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出探讨。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如今这个构造精巧,功能齐全,运作自如且完整的巨系统――人体,实际上是人类在大自然优胜劣汰的环境下长期进化而成的,可以想象,在这漫长的日子里,人类的生活环境曾多次发生过巨大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在某一阶段人类会产生出一些适应当时环境的能力。然而在以后的环境中因条件变化,这些能力可能因不常使用而退化,同时产生出一些新的能力。(注意,这里说的“退化”应理解成使特定功能由使用状态转入存贮状态)。显然这些适应人类各个时期生存需要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功能无论是显在的还是潜在的最终都会以遗传的形式留存下来,从而造就了今天的人类。
 
    通常的功夫修炼就肉体而言,实质上首先就是对肉体各部分常用功能和整体健康状态的改善,然而再进一步使那些存贮于人体深处的各种潜在功能得到显化或强化,从而达到提升肉体生存状态与质量的目标。
 

标签:   本心  体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