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读书交流 > 心得感悟 >

关于对本心的认识研读心得辑录

源自:禅吧网 作者:禅吧网

 
    原文:本心(自心)

 
    BY:
 
    1、本心是泛指的概念,主要是从数量的角度来定义的,本心指代所有人体及生命体的“心”;
 
    2、自心是特指的概念,是针对某一特定个体来定义的,自心指代此个体的“心”;
 
    3、勉强从宏观角度打一个不够精确的比方,一只羊与羊群,共同特点都是羊,本质相同;其主要不同之处就是数量不同(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4、所有人体与生命体的本心是同质的,但存在和显现的形态还应该是有区别的,所以每个人都是有差异性,一切万物也是如此,即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原文:
 
    “相对于表层意识而言,本心可以理解为最深层次的意识,亦即意识的原态,是自性在人体的第一重投影。”

 
    Emma:将通常我们所用的表层意识如6、7识看做实我的话,本心就是虚我或自心,此时仍然是“识”的层次,是由空而生的力量所显现的一种“自我”的能量存在形式,可以借助肉体感知,也是见“性”所要超越的最后一层。
 
    YJJ:因为本心是意识的原态,是自性在人体的第一重投影,所以对本心体证的实质是对主体的体证。平时打坐持咒等使肉体和能体更干净的形而下的训练有助于对主体的体证,但是如果没有对主体体证的形而上的操作,始终是无法体证到本心的存在的。

 
    原文:
 
    “本心与宇宙的本体是同质的。”

 
    Emma:找到本心后,与自然、万物相融和平等是自然状态,但还非最终“开悟”。

 
    原文:
 
    “所有人乃至一切生命体的本心都是同质的。
 
    本心是物质的最基本形态,不受任何外在条件的影响。它的存在与否,用仪器是无法测知的,只能用人体自身去验证。”

 
    Emma:“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指本心吗?应该不是,是指“自性”。
 
    BY:1、本心既是意识的原态,也是物质的最基本形态。
 
    2、到了本心,意识(能)与物质(所)就是合一的,所谓心物一元应该就是指本心的状态。
 
    3、但是,“心”能转物中的心应该理解是指性(自性/心性)层面的“心”,即只有证到自性并立足于法界,才真正能做到“心”能转物。
 
    由于本心与宇宙本体是同质的存在,而性是超越这个存在的,所以能够改变本心的只有性(自性/法性)。
 
    4、关于对心与性的种种定义和讨论,建议结合《如何安心如何空》书P18\P149-152来细细品味。
 
    5、只有人体才能体证到自心与本心,并且一个人经过训练,在体证到个体的自心以后,同样也可以体证到其他人的自心。
 
    6、自心是我们个体修行中最后一道牢关,是要超越的。

 
    原文:
 
    “本心具有启用和控制全部人体显在及潜在功能的能力。
 
    本心被层层意识所覆裹并深深地埋藏于心底(胸口膻中的区域)。对它的存在,普通人是不知道的,只有觉者才能清晰地认知并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通过剥离和粉碎覆裹在本心外的层层意识沉积,可以使本心复还,并最终汇入宇宙本体。”

 
    Emma:本心的具体位置:被层层意识所覆裹并深深地埋藏于心底(胸口膻中的区域);
 
    本心的体证方法:
 
    1)重视并打开“心门”:“主体的口应该在中丹田这儿,相当于我们讲的‘心门’,是从你由凡到圣的隧道的口就在这儿,所以你从这儿要扎下去,扎透了你就知道了。”
 
    2)体证“心能”并融入“流”中,将其通过中丹田展现出来;
 
    3)分清主客,操作中体会操作的主体,让主体层层回退。
 
    YJJ:正因为本心外有层层意识沉积,所以在对第七识的突破中要通过反观(主客操作)除去层层的意识沉积,最终体认到七识的起处,并最终证入第八识体证到本心。这也是七识称为“重关”的原因吧。
 
    BY:1、所谓神通或者变化的能力,都是基于本心对能量的操作(聚或散)来讨论的,而自性是超越的,反而没有了神通。
 
    2、随着认知本心的不断深入的操作,人体会不断地显现出种种能力,而不执著于这些能力是需要具足正见的,因为所谓有神通还是因为有“自我”的存在。
 
    3、对本心的体认第一步就是把心门(中丹田)打开,让心中的东西不断流淌,一直到完全空为止。
 
    第二步就是体认到心中力量真正的起处(根),并将其起处透过中丹田展现到这个世界中来。
 
    第三步就是超越展现出来的本心的心相,去见证自性,而见性是最难的(南老先生驻世的时候常说几十年没有看见谁过去,这一点务必请各位同修重视!!!)。
 
    见性已经不是一个人能力或者功夫层面做到的事情,而是发现本来就有的存在,因此,具足福德资粮,才可能在诸佛和老师的加持下,知道到底什么才是自性,因此,老师提倡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定牢记于心。

 
    原文:
 
    “应该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本心”与佛法中的“本性”或“自性”、“佛性”等尚不是一回事。我们所讨论的“本心”仍属形而下的范围,是“自性”在人体中的第一重投影,所反映的只是一种极空的“自心”境界,有时我们也把它叫做“心相”。而真正的“自性”是一种绝对的“空”,是超越了现实时空概念的一种存在,属于形而上的范畴。在此不再作更深入的讨论。”

 
    BY:1、本心属于形而下,是可以在见闻觉知中体证到的。
 
    2、性属于形而上,是不能直接体证到的,是超越见闻觉知的,即基于见闻觉知来进行体认的操作方式不能认到自性。
 
    3、修行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本心或者本心展现出来的某种状态,当成自性了,真正的自性是不可得的。
 
    4、在修行中,可以建立一个绝对标准参照系,就是只要在你觉知范围内的都不是自性。对比如何认自性来讲,知道什么不是其实更重要,也更容易一些。这一点可以作为修行中的方便。

 
    Xsz:







 
    XZR:感谢前面朋友们的总结和分享,相同的文字就不再重复。
 
    自己现阶段的状况是对本心有过体认的经验,在老师的加持、同修的共参下比较清楚,但在自己的常态中经常是不清楚的,感觉覆裹的东西还是比较多,容易受习气和外境的影响,阻碍了对它的体认。
 
    关于这一块的功夫个人感觉见地上的突破效果会更加明显。过程中常常感到自己智慧、福德资粮的欠缺。积累智慧、福德资粮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有个指导:并不是人们惯常以为的行善积德,而是依止善知识。在这个方面BY兄是我学习的榜样。
 

标签: 心得  本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