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读书交流 > 心得感悟 >

《如何安心如何空》读书卡片(6)

源自:禅吧网 作者:禅吧晓枫

原文:
本书的初稿写于1994年,当时处于破意识(第六识)后的境界,受现代教育的影响,想从纯唯物的角度来认识人体。2000年5月,完成了二稿,这是在一稿基础上的修正、说明和新认识的补充。当时的证量处于第七识已破、初“觉”第八识所在的境界,对形而上的问题虽有所感悟,但限于认识,仍然希望仅从形而下的角度来认识修证的问题。这一次是第三稿,正式动手于2006年11月,断断续续写了近一年,前二稿的内容只保留了很少一部分,主要内容都是新写的。与前二次写作时兴奋和有所发现想要交流的心情不同,这一次更多的是一种承担和即将了愿的轻松。

 

我的思考:

1、“1994年”“破意识(第六识)”、“2000年”“第七识已破、初觉第八识所在”——从1988年开始实修到1994年,六年时间,作者才突破第六识;从1994年到2000年,又是六年时间,突破第七识​。功夫是时间与操作的积累,并非上上根器的我们,为何却总想速成呢?

2、“初稿”“1994年”、“2000年”“二稿”、“第三稿”“2006年”“近一年”——古人十年磨一剑,作者历经十三年成书,这其中我们要学习的​又是什么呢?

3、“纯唯物”、“​形而下”:为什么我们都是如此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为什么仅仅从纯唯物、形而下的角度无法真正认识人体、认识修证的问题?

4、“承担”——读到此词,心中莫名地感动和感恩,为什么?
 

您的思考:
书中这看似简单而内涵丰富的一句话,引发了您怎样的思考?请记录下来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让我们携手前行。
 


 

标签:   读书  安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