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金屑眼中翳》文偃
源自:百度知道 作者:网络
原文: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赏析:
《金屑眼中翳》是唐末五代时期著名僧人文偃所题写的一首诗作。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学禅应破除思想上的蒙蔽,还原清净本心的思想。
宋代理学就提出了“破心中贼”的命题。这个“心中贼”,实际上就是清净本心所受的蒙蔽。所以要反求诸己,注重内心的省悟。这种功夫是不可代替的,只有自己才能挽救自己,否则就是迷执。以迷执之心省察万事万物,当然都不可能正确。就像金屑,虽然是贵重之物,但入眼则成翳(原指眼睛角膜病变后遗留下的疤痕组织,这里指迷眼的东西),因为摆的不是地方,基本方法就错了,而方法正是和世界观紧相联系的。
由此推论,参禅学道,如果看重的是佛衣佛珠,则也只能是南辕北辙,所得到的不过佛法的尘土而已。在这里,诗人所强调的是,必须从自己的灵性上去下功夫,也就是破除外障,发现自性。倘若只依靠外物,寄托于他人,那么,不仅佛衣佛珠靠不住,纵然佛祖与你当面相对,你也还只是一个“未了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