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韵 > 禅趣小品 >

唐末五代的贯休:《乞食僧》

源自:海潮音 作者:网络

 
擎钵貌清羸,天寒出寺迟。
 
朱门当大路,风雪立多时。
 
似月心常净,如麻事不知。
 
行人莫轻俏,古佛尽如斯。
 
    过去僧人又名乞士。这里的“乞”含两层意思,一为乞法,二为乞食。这首诗里写一个僧人在外乞食时的情景,诗人在诗中告诫人们,千万不要以貌取人,不能小看了乞食的僧人。
 
    诗中的前4句写乞食僧人的外貌和僧人的活动。这个僧人看起来很不起眼,手持饭钵,面容清瘦,因为天冷出寺庙较晚,便在大路边的富贵人家门前等着施舍一顿饭,并且他在风雪中已经站立很长时间了。后4句转写乞食僧人的不平常。僧人本心如月,内心十分清净;虽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却毫不在意,他是一个悟道的大修行人。因此过路的人不要小看和讥笑他,自古以来得道的高僧外表往往都是这样。
 
    真正的佛法如老子讲的“常道”、“至道”,是无迹可求的,也是没有什么语言文字能够表述的。同样,真正悟道成佛的高人,也从来不露形迹,不会表现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正如俗语所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那些对佛法略有所知,似懂非懂的人,总是故意做出与众不同的样子,而大彻大悟的人,则反倒和常人在外表上没有什么两样。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刻画出一个貌似平常而实非寻常的乞食僧人。
 

标签: 唐末  贯休  乞食僧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