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韵 > 禅趣小品 >

【元代】马臻的《读唐僧诗》

源自:显密文库 作者:网络

 
    马臻(生卒年不详)字志道,号虚中,钱塘人。元代诗人,曾为道士,后隐居西湖,结交高士。他能诗善画,诗韵清远,深受仇远(1247—1326)推崇;画长于花鸟山水,时人黄石翁称“诗未尽兴,溢为丹青,点缀精妍,诗意故在”。着有《霞外诗集》十卷。
 
读唐僧诗
 
高僧吟兴苦,吹万各秋声。
 
着物鬼难测,为容人尽惊。
 
力回千古意,气逼五言城。
 
输与无心者,轻轻道得成。
 
赏析:

 
    一位自谓“悟来灵澈心多懒,老去维摩病渐频”(《伤存此山号性常子》)的隐居高士,想不到对唐僧的诗作有如此高妙的见解。
 
    首联写唐代僧人们乐于苦吟,素恋秋声;颔联写唐代诗僧们在拟物状态等刻画、雕琢上的高妙;颈联写僧诗的气势与力度,直达古意,力逼五言城。前六句,肯定了唐僧诗的成就。尾联急转直下,直指唐僧诗在意境、神韵上的阙如:少无心之作,多苦吟之章,妙手偶得者寥寥无几!其实,岂止唐僧诗如此,诗史如此,万事皆如此!这一无心之境,那“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高逸空灵之空境,实是诗歌的至境,也是人生的至境!
 
    读诗如此感慨,观城又有何喟叹?元人元准的一首《石头城》,高度浓缩了历史的风云与兴衰:“霸业回头一笑空,山河千古送英雄。眼前几许兴亡事,尽在淮河落照中。”
 
    虚中的《竹窗》一诗,描绘了一幅清明闲静的秋窗煮茶图:“竹窗西日晚来明,桂子香中鹤梦清。侍立小童闲不动,萧萧石鼎煮茶声。”而《送僧还天目》一诗,则体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极境:“瓶锡乱峰西,藤萝昼掩扉。山藏翠微寺,僧向白云归。梵寂风沉磬,禅深雪到衣。想曾行道处,猿鸟共亡机。”

标签: 唐僧  元代  马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