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机 > 生活禅悟 >

一花一界一人一世

源自:禅吧网 作者:高铭


最近几年因为工作需要,近距离长时间接触了不少聋哑人,有的是天生遗传的有的是后天意外所致。但不管如何他们的世界中是没有声音这个感受属性的,声音对他们来说也许就是一种无法理解不可揣测的神奇感受。还有一些令人好奇的现象是其实他们有一大部分是可以说话的,但是因为听不到便无法开口言语。
 
大部分聋哑残疾人先天的并不一定知晓自己是残疾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之中通过观察验证发现了自己的不同情况,并且心态上也开始逐渐明白自己是残疾不健全的,而且有一部分即便知道身体条件如此也会努力去证明即便残疾也是优秀的是自我认同的有价值的,而且这样一个意志一直存在着,并可能相伴一生。
 
能具有这个意愿是有幸的同时也可以说是一种不幸,原因在于残疾和非残疾之间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世界观感受和认知上的差异,这种认知观上的差异是无法通过简单地非此即彼划分明确就能够真正的体会明白的。
 
举个很简单常见的例子,残疾聋哑人通过猜测体会来学习的手语,有很大一部分每个聋哑人学习的手语的意思都不尽相同,大部分在概念上同一个手势能代表的意思只是相似的,那么建立在这种基础条件下所了解理解的世界也完全和健全者了解理解的世界不可能一样,并且很难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学习。
 
而且即使一些身残志坚的在残疾人的世界真的证明了身体的残疾并不是心灵与意志的不健全,那也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健全者世界观下的认同。大部分投来的确实是赞许与认可,但同时亦是一种包容鼓励与或多或少的一丝怜悯。所以这个求认可的意图在起初就是无法真正实现的,即便是以为真实现了,其实也只是一种主观上的实现并不够究竟。
 
其实残疾与否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形态和意识上的相,表面上看这个人的四肢五官功能健全与否决定了这个人是否通过与同样个体的对比被自己发现自己是不健全的,并同时意识到自己被别人判定为身体不健全的残疾人。
 
如果说对不健全者但凡有残疾与否的评价出现在脑海思想中时,这种归类态的想法的健全者在思想意志更成熟的人眼中是不是也可以称之为是另一种形态的残疾或不成熟呢,因为外部的成相经验习惯上就影响了咱们自己每个人观察世界的主观评价,而且是无意识的先天后天统合产生的结果,或者说其实不管是残疾者还是健全者这种视野角度本身就是一种不究竟的观察与思考角度。
 
讲到这里只是引用残疾人的处境来换位思考理解一点他们的世界观感受,其实自己回想自身亦是如此,年少心智未得之时其实也是很容易就被自己或者来自外界的扰动情绪带走的,由年少时的不知所谓,逐渐的一步一步随缘行至如今,很多的选择很多的感受其实大多都是下意识的,差不多人到了接近三十岁的时候才能有所真正的自省和明悟,而女性在感受上更易受环境世事变迁的影响,所以情况更为复杂。

 

实际生活中咱们大部分的情况其实都是七情六欲反复来去贪嗔痴不离的。因贪婪未得而不甘,因爱欲不和而悔恨,因生情离别而痛苦,因嗔利追逐而慢疑,生生不息往复循环且逐渐的自成一界,这也许便是书中所说的众生相之苦。
 
因为每一个人不同的经历环境,欲念追逐的过程变化,每一个人所表现出的价值观感受和标准都是不同的,这种种的不同勾勒写意出了自己所认知的世界,不管是所谓残疾的还是健全的,在这个世界中,万事万物一花一草都是有着每个人自我所赋予的不同意义的,如同人人眼中的世界都有不同,好似万事万物也因此而有所变化,但其实本就没有变化,是人的主观认知赋予了其好似不同的意义与情景。在这似变与无变之中感受心意成向所指,是否亦可称之为明相呢。如果人存在于物质世界却生活在精神世界,那么是不是万物皆是如此往复在自己意识所认知的一界之中呢。
 
这一切似并没有答案,但却事实存在着,既然存在便是道~是理,那么唯有勘破一途方能有所明悟,这一花 ·这一界 ·这一人· 这一世。。。
 

 

 

 

标签: 万物  意识  一花  一世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