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机 > 生活禅悟 >

当认识成为生命的底色

源自:禅吧网 作者:晓越


开始慢慢理解,为什么老师说,修行本质上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当我们把生命的根根落在了绝对参照系上,“认识”会逐渐沉淀为我们生命状态的底色,在自我生命涌动呈现的同时,我们也是自我生命如实的旁观者。在生命过程的秒秒当下,去一点点认识生命的根根是怎么外化出来的,它本身是怎样的存在,在外化的种种中又是怎样的存在……实相不断完整清晰的过程也就是自性逐渐透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比于其他做功夫的方式,认识本身也是我们能够对“自性”真正使得上力的、最接近本位从而贯彻始终的起用方式。因此,明心见性后的重重变化,如主体能力的提升、身心的通透转化,其实都落脚在了对自性不断的认识这一件事上。

 
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会不断牵引到“能认识的”根,这种内在方向上的牵引,是我们的“认识”能够不断深入、不断接近自性本身的基础。最开始,“根根”对于我们来说只是裹挟在重重能量里的一种隐隐的方向性感受,但是当我们从外面一重一重地认识进去的时候,“能认识”的那个会始终从更内在牵着我们的“认识”,并在“牵”的动态过程中把这中间的能量界面一点点地拉伸、捻开,让它逐渐成为一个无级变速深入的释放过程……最后当我们的“认识”与“能认识的”根根能够秒秒一体的时候,自性才算完全从中丹田透开,这时候外化出来的每个点里头也都是透开了的“能认识的那个”。

在做功夫的过程中,从外面对自性的每一层认识、每一步细致描述,事实上都是对更为底层的、能认识的“那个”的强化,所以也就成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可以落脚的“台阶”,这是为什么只有先“大胆假设”、先“取”一个“存在”来反复描述,对自性实相的认知才逐渐有可能。但是如果我们把某一重认识“拿”住了,而不是在反复现量的过程中进一步细化、去体会这一重认识的根根,也就很容易把台阶当成终点了,所以小心求证的事情也是无止境的。我们对于“自性”与“自心”、“自性”与“如来藏相应体”、“如来藏相应体”与“如来藏识”……一重一重的区分和化现过程的慢镜头化,都是在这样一步步的、不同情境下的反复描述和求证过程中才逐渐清晰的,非如此,自性也无法真正从根上透开。

最后,由于自性本身是第一义谛,是超越所有语言描述的,所以在小心求证的过程中,所有的语言既可以是引导我们去认识实相的“指月之手”,也可以是阻碍我们认识实相本身的“障目之叶”。在初见自性、惊鸿一瞥时,我们往往抓取到的是那一刻对于我们来说对比最深刻的体验,或者说我们习性中更为关注的某一个角度,例如会有“当体即空”,“一无所得”的现量感受,并通过经典的表达进一步印证和强化这样的认知。但是如果我们不顺着这样的体验,去继续认识能够产生这样现量体验的根根,那我们对自性的认识就更多是某一个角度的、显化性质的认识,而不是它自身的完整实相。事实上,所有对自性的表达,“根”的表达,“隐”的表达,“透显”的表达,“寂灭”的表达,“无”的表达,“绝对空,胜义有”的表达,“凡所有相,皆属虚妄”的表达……只有当它们能够指向我们对表达的“体”的不断认识,指向对实相本身的不断认识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感受上的对应时,才能够真正成为我们的方便。
 

标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