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悟心灵】北京西站志愿奉粥行的修心感悟
源自:新浪博客 作者:郭新辉
今天是端午假期之后的第一天,有许多志愿者可能都要上班,所以,今天的志愿者就相比端午节期间少了许多。但是我们的程序没有省略,还是要统一着装,前行,询问承担,奉粥等,就是那样有条不紊的。
一.人员少,却不能减数量
我来到心栈还没有很长时间,看到今天人有点少,不免心情有点波动,当外奉的时候,最开始走出来的就3个人(其他的要打粥,要给排队的人奉粥,要端托盘)。我就伸出3个手指,对旁边的一位老伯伯志愿者示意今天人少。老伯伯很爽朗的说:“人多人少都一样,都是在练就我们包容和接受的心”,我想了一下,认为老伯伯说的很有道理,果然是这样啊,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假如我们要每天都区分的那么细致,岂不是很累吗?如果要不累的话,只能是扩大我们的心量,让我们持有一颗平常心对待事物的变化。
之后,我就开始愉快的奉粥,相对于其他的志愿者,我确实是小朋友,老志愿者们心态要好很多,他们做的比我坦然,我要感恩你们,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最终,我发现我们今天奉粥数量也不会比平常要少,这也是我们心栈一贯的理念——“一年365,天天爱心粥”,不管风吹日晒,坚持每天来奉粥;志愿者不管来的数量是多是少,都坚持奉完所有的粥。
二.被拒绝,却不能少祝福
今天,确实有一些波折,老志愿者也说今天的路人相对少了一点,拒绝的人似乎也相对多了一点,然而,志愿者们很恭敬的鞠躬,很温暖的祝福,一点都没有减少。即使路人拒绝了前边志愿者的爱心粥,后边的志愿者依然会说:“祝您一天好心情!”“祝您吉祥如意!”等祝福语,几乎所有人都会说“谢谢”来回应我们的志愿者;还有一些人,进一步解释说“不好意思,今天吃过早餐了!”“哦,我要赶时间”等等。虽然被拒绝是我们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大家并不会有烦恼心,依然将祝福送给路人们。
今天,也许我才明白什么是单纯的奉献,我才明白心栈的意义所在。通过奉粥,培养我们自己的仁爱之心,即使路人没有接受我们的奉粥,我们也要将粥所表达的意义与祝福,传递给路人们。那么,我们在奉粥的过程中,就可以不再执着于粥是不是奉了出去,而可以变为我是否表达了我的爱心,传递出关怀作为一个辅助的判别标准。也许,这样会少一些烦恼,多一份慈善。
三.时间紧,却不能少承担
志愿者队伍中,还有许多是利用工作时间之外来参与奉粥的上班族。今天在奉粥的时候,一位志愿者阿姨在打完粥,报出数杯之后,就说:“我还有10分就要8点了,再晚就来不及,我得走了”。听到她这话,我很感动,奉粥从7点开始,阿姨参与奉粥可能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来不及做最后的分享,不能照合影,奉完粥后,还要去赶时间去工作,可能稍微出点状况就要迟到。从经济学中的理性人角度来讲,这样是得不偿失的,但是阿姨却依然这样做,真的是很令人感动赞叹!这位阿姨虽然时间这么紧,但是却没有减少承担,她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承担事情,她的心应该是非常广大的。
遇事不慌,不急,面对一切人事物,让我们的心更平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