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心态】信心,从什么时候开始?
源自:佛教在线 作者:果东法师
我们常说:“法会共修的力量是无远弗届的。”意思除了是指大众以虔敬心念与法相应,所产生的祝福超越时空之限;另一方面,拜网路科技之赐,任何活动只要主办单位提供网路直播服务,在不同角落的接收端,也可同时共修,显现处处是道场。在农禅寺梁皇宝忏法会期间,有位居士就在病床上参与了这场胜会。
体是修行的道器
这位居士一向很精进,每天把诵《地藏经》当作恒课,法会共修,则是她的精进假期。她已报名梁皇宝忏法会,却在法会启建前一周,因病痛而就医。当医生说必须马上动手术,她很担心已经报名法会,也接引好几位友人参加共修,如果不到场,岂不是失信?又想到自己上了年纪,还要挨刀,假使手术后行动不便,还要麻烦家人,因此决定“放弃”手术。后来她的家庭医师打了电话,希望我劝劝她。
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从信心和佛法的角度做沟通是最直接的。因此我说:“既然医生评估你的身体状况可以开刀,也是唯一可改善的方式,那就接受吧!”我又说:“肉体生命是帮助我们修行的道器,你诵《地藏经》,又热心接引人学佛,可是你现在的反应是烦恼心、没有智慧,难道《地藏经》写著‘放弃’二字?”这时她不好意思地笑了,而且笑得非常庄严、灿烂。
生病而患得患失,种种忧虑、烦恼随境界而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年事已高的长者,想到开刀的辛苦与手术过程的风险,病友及其家属考虑的因素都会更多。然而就如圣严师父所说:“把病交给医生,把生命交给佛菩萨,自己是没有事的。”面对生病时,信心最重要,信心的建立就从一念清净开始。
从杂念回到正念
在客观条件可接受手术的情况下,任何担心、恐惧的感受,都要当成是妄念、杂念,而提醒自己回到正念,让自己没有烦恼是智慧,不让他人起烦恼是慈悲。
当我谈到慈悲与智慧,她便欣然同意接受手术,由此可见,她的学佛资粮是充足的,只要旁人适时提点即可。后来手术很顺利,她也没有缺席梁皇宝忏法会,只是换了一个位置,透过网路随众修行。如今她真正体验到病房也可以是修行的道场,即使生病,依然能够修福修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