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读书交流 > 修行杂论 >

关于发心变化的讨论

源自:禅吧网 作者:禅吧网

 
    XY:97年以前总以为自己是“好”人,透过这次学习发现内心原来都是为自己,从念头上。
 
    HYH:您这算是修行到一定阶段,又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心了吗?
 
    WK:这个发现很不容易啊!
 
    ZGZ:利他思想,心中无我是修行的不二法门,这样才可以不断积累福德资粮。
 
 
    YBY: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每个人学佛都会有一个事实的初发心(最初的一念可能常常会忘记),当修行走到当时这个初发心时,就需要重新发心。
 
    HYH:“走到当时的初发心”,有点没看懂。是达到了当初想要修行的发心吗?
 
    YBY:是的,因为每个人最初学佛的真正动机不一样,大多数人还是为了健康,还有好奇等原因,真正发心去利益众生的还是少数人的事情。我的初发心就不是利益众生,而是想搞明白作者到底是谁,希望成为和作者一样的人。当然作者的初发心是把气功搞明白,然后表达出来利益众生,所以作者才有今天的成就。
 
    LSL:也就是说,发心也可能会随着修行的深入而发生变化,利益众生并不一定是一开始就真正有的,一旦有了,会有更大的修行成就?
 
    YBY: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另外和修行多年的同修交流中也发现遇到无法超越的境界时,基本都是要重新发心才能进步。
 
    LSL:明白了,发心是原点,也是决定修行深度的天花板,多谢!
 
    LH:一上来就要普度众生的往往是新手,佛祖他老人家也是在为了众生苦修6年没有开悟之后决定要不还是吃点好的再说。索性吃点好的还进步了。
 
    LSL:跟平时工作能力的成长一样,谢谢!
 
    LH:是的!其实学佛修行和生活不是两件事,是一件事。但做到这个很难,一开始总是会把二者区分开。一步步来。
 
 
    WK:是否是在不同的背景下,比如用脑思维到试着用心之后,对发心的认识也产生了不同?促使当初那个初发心的背后还有更根本的原因,这会随着自己觉知的不断细微深入,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认识吧?
 
    XY:用脑是想出来的逻辑,用心是真心,直接了当不经过思维。
 
    ZY:每个人修行的时候是不是都会有初发心?还是说初发心也可以在修行的过程中慢慢呈现?
 
    HYH:一方面发心随着修行的提升会更加清晰和觉知,另一方面也会有转变和调整。
 
    ZGZ:修行层次的高低最终决定于是小善、大善,还是纯善,善良使我们的内心充满阳光,体内的寒气等阴霾自然消退无形。
 
    WK:如果回不到利益众生上面去,修行似乎动能不足。
 
    YJY:我也是这样。
 
 
    YBY:XY兄,您现在真正的发心是?
 
    XY:首先希望能转化自己身心,能了解人生、宇宙实相。
 
    XB:关于发心,从不快乐转向快乐,这是先前的感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虽然我现在还在寻找快乐的阶段,但我问内心,可以从独乐乐转向众乐乐发心。对于众乐乐,现在好像做不到广大的众,而是小众,比如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YJY:我的发心:认识到轮回的苦及轮回的无意义,很希望从轮回中解脱,并帮助众生解脱。虽然这个发心有很长时间了,但是自己却一直勇猛精进不起来。因为这个发心是通过学习和思考得来的,没有从修行中获得真实的觉受,是不稳固的。所以当前的愿望应该是解决自己的健康问题,对修行产生真实的觉受,生起真“信”。
 
    WK:我刚想说,看大家体会的共同点还有一个,那就是都开始了由信而实修!
 
    LSL:YJY的这段话我读了很受触动,我在想,修行坚持的不好,是不是因为自己以为的发心还不是这个阶段真正的发心,所以才不够勤奋。
 
    YJY:我是修行了好多年,还没有生起真信。
 
    LH:真信需要得到现量的利益。性格的改善,境界的提高,得到健康,甚至发一笔小财都算。佛法恰是最实在的一件件小事,比如,开心。
 
    YJY:最近对你说的这些有点儿感受。
 
    LH:发心一定得是真正发自内心的,不是说越高大上就越好。真实而不掺假的情况下,得到一份利益,就升起一分利益的信心。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YJY:是的,真正体会到变化了,信心就增强了。
 
    LZQ:特别有同感,我觉得我的发心也更多是学习和思考获得的,见贤思齐式的,虽也有心灵的触动,但不稳固,所以“信”也不稳固。修行的过程和目标也就是信的不断稳固和信的最终到达吧。
 
    WK:如果在见地上没有搞清楚,时刻察觉能体、肉体只是投影,那么这个层面的牵制很容易把初心蒙蔽。在亲近善知识的过程中知道生命有另一种认识,于是存在另一种境界,所以起了追随的心,有了追随的意识,也是一种由信而行吧?
 
    XHR:我一边参加讨论,一边在补自己第一次作业,恰巧也是写的“信”这个话题。
 
 
    YBY:发心就是与主体有关。信与发心都与主体有关,但真正的发心一定是从法界过来的,感恩的心也是如此。
 
    YJY:好的,我好好体会体会。“真正的发心一定是从法界过来的”,不太理解。
 
    YBY:有了体会就自然知道,所以真正的发心其实是不容易的。
 
    WK:比如有些人很确切的知道自己此生的使命,这个算不算从法界来的呢?
 
    YBY:这个不好说,真正的使命应该是见性以后才慢慢知道的吧。
 
    WK:嗯,似是而非!
 
    想起来补充一点,同有三和基金会的启动仪式过后,跟CYH聊天,说到我们这个时代最缺的就是具有赤子之心的人,人只有真了才能生实信。
 

标签: 修行  发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