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韵 > 禅趣小品 >

【现代】新月诗人徐志摩作品中的禅意(3)

源自:中国佛教文化网 作者:佚名

    在这里,徐志摩是个回归自然的诗人,是个忏悔者,是个回头的浪子,是佛与魔在内心交战的逃离色界的囚犯,也是一个禅者。徐志摩用禅学思维方式去了悟大千世界,进而了悟文学,他所推崇的理想,正是包含了爱和美的禅性。在他看来,文学的功能在于观照生命,恢复人的生命的自然状态,或唤起这种自生形态的原初体验,使人的生命力得到恣情伸展,这也是禅所追求的境界。

    徐志摩一向被视为是一个情感充溢的诗人,这固然是对的,但此文也可以见出诗人心灵的又一层面。我们这样说还有另外一个例证,那就是志摩在其散文诗《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中对佛音梵呗的顶礼和咏赞。

    1923年,徐志摩随陆小曼来到常州,听闻天宁寺的梵呗唱诵,写下《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诗中“我听着了天宁寺的礼忏声!这是哪里来的神明?人间再没有这样的境界!……这一声佛号,一声钟,一声鼓,一声木鱼,一声磬,谐音盘礴在宇宙间解开一小颗时间的埃尘,收束了无量数世纪的因果;这是哪里来的大和谐星海里的光彩,大千世界的音籁,真生命的洪流:止息了一切的动,一切的扰攘……”。在这里,神性和诗性进入心灵得以敞亮,它是“星海里的光彩,大千世界的音籁,真生命的洪流”,庄严静穆的降临,是灵魂在瞬间瞥见的澄明之境:青天、白水,绿草,慈母般温软的胸怀。人在日常沉沦中失落的本真重新显现了,我们窥见了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是故乡吗?”是的。

    禅与诗的结合,有其内在本质上的必然性。二者都面对着一个根本的大问题:生命。二者的发生和圆满也都基于同一种情况——觉悟。美在生命的文学理想,无不与禅宗的觉悟哲学相契合,这使我们在感受到诗人敏锐的艺术触觉和强烈的艺术感受力之外,亦能感受到其所倡扬的宁静自由的“禅心”。

标签: 禅意  徐志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