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机 > 生活禅悟 >

【禅和家庭】怎样才能算是成功的生活?

源自:禅吧网整理 作者:夏绿蒂·净香·贝克

 
    弗洛伊德说过:“成功的生活意味着爱情与工作都很顺利。”然而大多数禅学教导出自传统的寺院道场,和世间浪漫情爱、家庭生活、工作与职业等大千世界是脱节的。西方修禅的学生们只有极少数住在传统的寺院里,大部分是和平常人一样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建立或解除人际关系、给孩子换尿布、协商房贷和寻求工作升迁上面;可是为这些学生提供服务的禅学中心却时常有一种疏离感。灰袍、光头和传统寺院的仪式可能会加深人们对禅的误解,以为禅是替代日常生活的奇怪的舶来品,却不知道禅其实就是平凡的日常生活,只是过得更充实罢了。因为传统禅的经验和教诲是来自出世修道生活,经过它训练出来的老师不一定能对生活在20世纪西方的学生们谈论现实人生。他们可能会无意中鼓励学生对人生采取一种消极态度,通过追求特殊的体验来逃避现实人生的问题。因此要把禅融入西方文化中,就必须运用西方的方式:把“砍柴、喝水”换为“做爱、自由”。
 
    人们一旦想追求自我与生命的当下觉醒,禅的精神就会出现。在圣地亚哥郊区一条宁静的小路上,一栋外表并不起眼的小屋内,禅的精神正在悄悄地茁壮成长。探索人际关系,解决职业困境把禅带进爱情与工作中是夏绿蒂.净香.贝克教导大家的一种“令人惊叹有着纯真活力的禅”的核心。
 
    净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禅师。她出生于新泽西州,先后在公立学校以及欧柏林音乐学院[OberlinConservatoryofMusic]就读,毕业后结婚成家,后离婚。她当过老师、秘书以及大学行政助理,养育了四个子女。她直到四十多岁才开始禅修,先是拜洛杉矶的前角博雄禅师[MaezumfRoshf]为师,再向安谷禅师[YasutaniRoshi]和宗渊禅师[WoenRoshi]学习。她在圣地亚哥与洛杉矶的禅学中心之间往来了许多年,天赋以及勤勉使她能够很稳定地进步。她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教学,而别的学生也认为她思想成熟、清明及富有慈悲心。后来她被指定为前角博雄禅师的第三位禅道继承人,于1983年搬到圣地亚哥的禅学中心,教导禅修至今。
 
    因为净香是个美国妇女,并且在修行前有过完备的世俗生活,所以她能摆脱一些传统日本禅的局限,她的禅不矫饰也不自负,显示了中国隋朝章安大师的真谛“无奇”自在无殊。自从搬到圣地亚哥以后,她不再理光头,也很少穿着僧袍或挂用头饰。她和学生们正在发展出一套本土化的美国禅,既严谨又有纪律,且适应西方的生活方式。
 
    净香对于禅的谈论往往直指人心,同时不失常识,足以作为典范。她一生中个人的奋斗与成长,加上多年来以慈悲心处理学生们的精神创伤与困惑,使她不仅养成了难得的心理洞察力,而且又能够灵活运用适当的言辞进行有效的描绘。她的教学非常实用,注重培养对整个人生的洞察力,而不追求特殊的体验。她非常质疑各种通过强烈的灵性开启以求解脱的捷径。她知道若以不自然的诱导来造成灵性的开启,并不能保证以后生活就会上轨道并有慈悲心[甚至会有害处]。她宁愿让整体人格缓慢但健康可靠地成长,在过程当中注意处理各种心理疾病,而不是逃避它们。净香有位学生伊利胡.史密斯[ElihuGenmyoSmith],曾经描述净香的理念如下:
 
    “修行有一种法门,我名之为‘和万物在一起’。对待我们的情绪、思想、情感和感受,我们敞开心胸接纳它们,而不要用铜墙铁壁般的意志挡开它们,也不要用专注力看透它们。我们应该提升自我觉察力,知道每一瞬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自己起了什么念头和体验了什么情绪。我们应该专注在整体而非狭窄的意识上面。
 
    “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知道自己身体内外的变化。在打坐时,我们能够觉察种种变化的发生,要让它们继续进行,不要试着去掌握、分析或推开它们。我们越能够看清楚自己感情、情绪和念头的本质,就越能够很自然地看透它们。”
 
    净香实行十分正确的平等观念,她认为自己是个向导而非领导,她拒绝被神化。她把自己生活中遭遇的困难都提出来与大家分享,使她的学生们可以在这种人性化的环境里找到自己的那条路。
 
    净香时常提到的“坐禅”[Zdzen],就是“打坐”[sitting]、传统禅的冥想。“僧伽”[Sangha]就是聚在一起修行的佛教徒。“法”[Dharma]大致是“真理”、“学问”或“正确地生活”的意思。“参禅”[sesshin][日文称“与心联结”]为期二到七天,除了师生间必要的交谈以外,全在静默中进行。每天一大早开始,起码有八个钟头的打坐和默观修行。参禅不仅是对个人的艰苦挑战,也是一个迈向觉醒的过程。
 
    净香不能接受浪漫化的灵修通过把事物进行甜美轻柔的理想化以逃避现实人生的苦难。她经常引用的一句话是:“枯树鲜花开。”如果能够真正体验每一当下,拿掉心中的那个“小我”,日常生活的美妙就会显现。她和我们共同走在这条修行之路上,以平凡无奇的话语引导着我们:朴素的外表下藏有典雅高贵的智慧。

标签:   生活  家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