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禅的精神运用到生活之中来?
源自:微头条 作者:大愿法师
我们如何将禅的精神运用到生活之中来,我想其实所有的佛法归根到底就是三个字“不执著”,我们不执著于我们的见解,它不过是一种想法,我们也不逃避它,如果逃避它,我们讲到了,心理学上有两个原理:一个就是认同;二个是投射。
如果你投射,你一定摆脱不了过去,你把过去投射到未来,你希望有个更美好的未来,你就摆不脱过去;认同,你就会产生执著。所以,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但是不属于它,我们全然地融入生活,但是不产生认同感,所以我不要去做一个主宰者。实际上主宰者是一种大脑思惟的控制欲,我只是做一个旁观者,我只是做一个觉照者,这样就好了,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执著。
所以应该是不执著于自己的见解,不执著于自己的感受。我们内观禅里面为什么要强调三句话呢?觉知呼吸、觉知感受、保持平等心。
觉知感受实际上是在身心结合的地方修,释迦如来出现于世,印度那时候已经有所谓的九十六师外道,有很多很多的修行流派,比我们现在各种各样的修行方法并不会少,非常非常多,他们都没有究竟地觉悟,释迦如来为什么能够究竟觉悟呢?其实他是因为在身和心的结合处修,这是一个窍诀。
有一些外道很修苦行,他卧在荆棘上或者给自己的身体让火去烤,或者一直单脚立着,或者把自己的头发拔掉,他们不是用剃头的,现在也仍然有,等等种种的苦行,那又怎么样呢?还是不能解脱。
你单单偏于修心,凡夫的妄心是不可捉摸、不可把捉的,你想什么它会给你制造那个境界,甚至于你想证空性,想证涅槃,它都可以给你制造出来,实际上你就掉进去了,所以在身心的结合处来修,应该是觉知感受,但是我们觉知感受也不可以执著于感受。
我们对于任何的境遇都不要去给它贴一个标签,所以的话,我们对一切众生都抱有一种真正的大慈悲心,能够这样一切不执著的时候,人与人的关系,其实现在物理学的发展也已经知道,一切都是在刹那刹那变化的,甚至于是测不准原理,但是关系,一切都是关系,关系是真实的,对于关系,这个物理、生理、心理都应该是这样,在这个地方去契入它,不执著,因此实际上就是当下的解脱。只要你对于你的想法不执著,你当下就已经超越了所知障;只要你对你的感受不执著,你当下就超越了你的烦恼障;如果你对于一切的关系都能够洞见它的时候,你就超越了业障。所以我们应该是如此地在生活之中来修,我们运用禅的精神在生活之中就是应该不执著。
节选自大愿法师《信心铭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