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机 > 事业禅心 >

“探究生命实相的学习”是内圣外王的起点

源自:职场高效学习 作者:shuling


以下文章来源于职场高效学习 ,作者shuling
 
1
前阵子听孔见老师的直播“中华文化人格构建”,孔老师对中华文化人格的发展脉络有很深入的理解,对中西方不同国家因为文化人格的差异而对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影响,也是颇有研究。
 
尤其是他在讲到屈原、李白、杜甫、陶渊明、苏东坡等这些人格标本的时候如数家珍、栩栩如生,顿时让这些历史中的人物和名字变得鲜活起来,亲切而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总体来讲,中华文化人格的形成最终是儒释道三家交融互通的综合影响和呈现,经历了漫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进程。孔老师提供了一个图示很有意思。如下图1所示:

图1

横坐标示意“外王”的道路,通过“外治”,发展王道,代表的学派是法家,杰出的历史人物包括商鞅、韩非子等。
 
纵坐标示意“内圣”之道,通过“内修”而呈现“圣道”,所谓圣人之道。其中代表的学派是道家,讲究“炼神还虚”,同时,佛家也被归入了这个方向,讲究“明心见性”,都是对个体生命究竟的探索。
 
2
中国文化讲究“内圣外王”,也是儒家思想的内核,内修和外治之间需要平衡,内圣是外王的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存在次第之分。
 
只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学派似乎呈现出了不同的偏重。而儒家似乎是两者的结合和兼顾,所以,坐标系中的斜线来示意儒家。
 
如果说内圣是外王的基础,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那么,所谓的“内圣”和“修身”如何能够真正实现或者一步步地接近呢?这便是每个人所面临的“学习的命题”。
 
时代发展到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广泛应用,学习这件事情似乎变得前所未有的便利,无论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经典和圣贤书,还是代表着最新时代印记的学习素材,以及各种丰富的呈现形式,文字、音频、视频资料等,以及教育行业从业者们想尽各种办法的努力,以用户为导向的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持续研究,等,都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外在障碍。
 
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今天的我们更容易走上“内圣外王”的道路?遗憾的是,学习这件事情,外部便利性的增加会进一步加剧内在障碍的凸显。
 
我们结合学习的现状和障碍把图1做个补充,如图2所示:

图2

从横坐标的角度看,在当今的社会,过度地向外求,以外部获取(包括财富、身份地位、权力控制等)来定义成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王道,而只会走向急功近利哪怕是读了再多的书,获得再高的学历,也多半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样的人不相信什么“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而是希望台风起来的时候,自己能够幸运地站在风口,成败论英雄,而他们认为的成败主要是指获取财富和地位的能力。
 
沿着纵坐标的方向,如果过于内求,只关注自我身心的相对健康和舒适,精神清高,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圣这样的人即便是看起来比较干净清雅,境界脱俗,也大抵是曲高和寡和出世游离的。
 
更为可怕的是,原本儒家圣贤们所追求的“内圣外王”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哲学,呈现出“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的生命气象。到了今天,对于许多人而言,变成了仅仅只是大脑认知上的理解和学习,充其量加上心生向往的感受浸泡,知和行更为严重的分离,于是反而促成了更多“举着理想主义大旗”的伪君子。
 
谈理想的时候也是真诚的,只是理想的崇高跟自己真实的身心状态之间落差太大,于是就引发一系列异常的情况。
 
比如:
一边讲着圣人学说,一边对别人尤其是身边的人诸多挑剔,心胸狭隘;
一边倡导着公益爱人,一边在面临利益的时候锱铢必争、斤斤计较;
一边在众人面前“虚怀若谷”和“德高望重”,一边在独自一人或者身边人在一起的时候“疲惫沉重”和“孤独冷厉”……

3
如同“内圣外王”的逻辑一样,学习本身也是一个由内而外的事情,所有的学习,都是“我”在学习,“内圣”需要从研究自己开始,当自己成为圣人或者接近圣人的时候,也就是说自己的身心状态接近圣人的时候,自然就会呈现出圣人的思想和言行。
 
反过来,如果我们对“我”没有认识和研究的话,即便是大量阅读“圣贤书”,研究圣人学说,照着圣人的言行强制要求自己做到,就会发现,“大脑认知的获取”跟“自己真实身心状态”之间的距离会进一步加大,内外冲突也会进一步加剧,不仅距离“内圣”更为遥远,自己的身心也更加无处安放。
 
如果说内圣外王的基础,那么通过实修的方式探究生命实相则是内圣的原点和前提。
 
认识自己当下的身心状态(包括大脑认知和心灵直觉的现状),在一切事一切时中体会自己身心真实的反应,在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的同时,持续疏通和净化自己的身心,便是真正朝着“圣人”的方向在做一步步行为上的努力。只有行为才能改变状态,由内而外的状态改变,才是真正的成长,社会也需要更多真正的圣人来担当。
 
认识自己是学习的基础,由内而外的成长是最高效率的学习。
 

标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