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的节俭
源自:职场高效学习 作者:职场高效学习法
以下文章来源于职场高效学习 ,作者职场高效学习法

传统的勤俭节约主要是以我们的实际需求为参照,在满足基本需要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外物的占有和消耗。新消费主义的节俭则主要是以“商品价值的心理感觉”为参照,比如,在直播间里买一堆原本没听说过的产品、参加团购或者趁着促销活动时抢购一批商品……,并不是因为有实际的当下的使用需要,买回家很可能长时间都用不完,或者一次也不会用。当时只是因为“感觉便宜和划算”就买了。跟商品的所谓正价相比,感觉自己节省了不少钱,因而觉得自己很节俭。
刚好最近在读刘擎的《西方现代思想讲义》,有个叫郝博特.马尔库塞的思想家提到一个“单面人”的概念。里面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一位白领女性,经常熬夜加班伤害了皮肤,所以需要购买护肤品。优质护肤品很昂贵,所以她要追求升职加薪。这就要加更多的班,熬更多的夜,皮肤受到的伤害就更严重,于是就需要更优质、也更昂贵的护肤品和护理服务……。
在这样一个工作、生产、消费的循环中,人陷入了单一的生活模式——如何赚钱然后如何消费——人的思维模式也变得单一化了。表面上看,人好像也有自由,可以自己选择做什么工作,也能自由选择买一种商品,但说到底,这些 “自由”都没有超出这个单一的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人只是在这个无尽的循环中打转而已。这就是所谓“单面人”和“单向度”社会的含义。
显然,一旦“如何赚钱然后如何消费”的单一生活模式主导了一个人的生活,消费主义的节俭就很容易发生。社会和时代是每个人存在和生活的背景板,现代社会的特点,无论是科技进步、物质丰盛还是精神危机,都深入在我们的生活里。
一个人只能成为时代的一粒沙而被动地跟随时代的洪流和共业的裹挟,只要跟同类人相比有相对的优越感和存在感就好?还是在任何时代下就可以努力做个自觉而清醒的人,进而做出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成为时代大变迁中差异化的推动的变量?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话题看起来很大,其实也很小。你可以不管它,它依然会自发而隐性地成为一个人所有选择的依据,定义着一个人生活的主旋律。既然如此,不如主动地想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