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机 > 事业禅心 >

如何训练研究思维?

源自:职场高效学习 作者:职场高效学习法


以下文章来源于职场高效学习,作者职场高效学习法


如何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训练研究思维?
第一,主动地建立标尺和标准。
在我们决定做一件事情并确定了目标和方向之后,就要去思考,如果这件事情做对了,应该会有哪些方面的变化?
比如,一家消费品公司希望提升新产品的业绩。如果新产品的表现确实发生了改善的话,新产品的销售占比、投资回报、爆款的数量、动销率、售罄率等指标都会发生变化。我们既要观测每个指标本身的变化,同时也要观察指标之间关系的变化。然后在事情推进的过程中,定期记录和收集这些指标的信息或数据。
一方面通过观测指标的变化,来帮助我们检验事情是否在朝着我们预定的方向进展。另一方面,指标本身也需要在数据累积的过程中持续优化(包括增加、减少、重要性排序调整、细分化等),逐渐把标尺建立起来,同时标尺的刻度也能够慢慢清晰化和精细化。事情的变化往往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变化可能不明显,但只要拉长了时间,数据和信息持续积累,就一定能够通过数据信息的变化看到趋势和规律,对有对的呈现,错有错的呈现。
与此同时,复杂的事情,往往需要更多的指标从多个角度去观测,才能形成更为全面而准确的判断。所以,观测指标不等于业绩目标和考核指标,目标意味着阶段性精力的聚焦,存在取舍。考核指标是对目标实现情况的度量,为了强调导向性,也存在阶段性的取舍。而观测指标的范围通常比目标和指标都更大,需要更为完整和全面,主要是为了构建判断事情的依据和探索“事情做对”的规律。
 
第二,影响因素与关系的补充。
越是重大的事情,通常也会越复杂,主要是因为影响这件事情的因素很多,因素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动态、复杂和不确定。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力水平的提升意味着我们能够看到的因素和因素的关系更为多元和完整。
因此,当我们去做一件相对复杂的事情时,做出判断和选择之前,要有意识地探索更多可能的影响因素。事情做完或者有了阶段性结果的时候,无论是否符合预期,都应该在经验中提取因素和因素关系以补充和放大我们对事情的认识。
我们对于事情的认知图谱和坐标系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构建、丰富和完整起来。一旦养成这样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工作就像是有了一个时间序列的坐标轴一样,逐渐被更大的逻辑穿连起来,形成持续的累积和升级,我们所能够驾驭的工作的范围和复杂性也就自然会不断升级。

第三,主动构建和验证因果。
虽然影响复杂事物的因素和相互关系往往是多元的,但因素之间的重要性不同,并且价值排序在不同阶段也会发生变化。当事情有了阶段性成果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带来的?当变化的发生是稳定并且持续的前提下,有意识地思考和验证因素和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
比如,一家零售门店的销售业绩跟客流量、店员的能力、促销活动、产品的吸引力等因素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是否会因为区域差异、商场定位差异、开业时间长短、店长能力背景差异等因素而发生变化?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因素的改变是否能够结果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是否稳定和持续?就是对关系的检验。检验过程中数据的连续记录非常重要。
只有当我们对于引发结果的因素和关系模型是清晰的,才能做出更为精准的决策,支撑业绩持续增长。

# 第四,多链路和细分链路的打通。
为了掌握一项比较重大或者复杂事物的规律,不仅需要观察事物总体的变化和逻辑,同时,大的事物往往包含了许多细分的构成,而这样的构成本身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就需要主动地打通更多的链路和细分链路。
比如,一家消费品企业,从内部组织架构上来讲,总部包含了研发、品牌、供应链、销售管理、信息、财务、人力、审计等功能,往终端延伸则是基于区域的多个销售分公司。通常来讲,财务部门会核算整个公司的盈利和投资回报情况,也会定期核算分公司和门店的盈利状况,这是基于结构的板块划分而做的财务计量。大部分类似的公司也是这么做的。但如果我们想要更为精细地了解我们的经营管理状况,这样的计量就远远不够。所有重大的决策和细分项目,无论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还是涉及到多个部门配合的,除了项目本身的目标以外,都应该同时追求“链路打通”的目标,做专项的投资回报计量。
 
关于研究思维的训练,需要强调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只有我们持续努力地试图搞清楚,事情才有可能慢慢变得越来越清楚”,而不是“等着事情变清楚了,我们再尝试着去研究”,从能力训练的角度讲,后者是不成立的。

 ——文章摘选自《心智成长》
 

标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