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工作和学习融为一体?
源自:职场高效学习 作者:职场高效学习法
以下文章来源于职场高效学习 ,作者职场高效学习法

一方面这本就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另一方面,在行为探索中始终带着研究和总结的意识,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如何暂且不说,知行合一会是大概率的事情。
如何将工作和学习融为一体从而带来一举两得的效果呢?首先,先建立和强化这样的认识:带着学习的心态去工作,工作中遇到任何问题都是认识自己的机会,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其次,在工作过程中养成时时地琢磨事琢磨人的习惯。
# 所谓“琢磨事”
#对于一件全新的事情而言:
#第二 在探索的过程中,始终需要想着目标和初心。每往前进行一步或者做出一个选择时,都要去应对一下,“是否跟开始的初心和目标一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谓“不忘初心”,不能只是一种愿望,更不是个口号,而是需要在一次一次的应对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能力。
#第三 事情进展的过程中,要去想,如果进展顺利,朝着我们要的方向发展的话,哪些指标会发生变化?对于一件全新的事情而言,“建立观测和评价的标尺”是一件尤为重要的事情。我们需要用对的标尺来检验工作是否偏离了初衷和方向?进展速度是否符合预期?同时,也需要用统一的标尺来管理所有参与人员的预期,始终能够保持共识。
#第四 每一个重大步骤,我们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跟结果进展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是否是稳定而可复制的?
#第五 定期的总结与复盘,复盘至少应包括以下关键内容:事情的目标与方向、影响事情发展的核心条件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投入产出关系、方式方法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及稳定性。
# 所谓“琢磨人”
不同的人,面对同样一件事情时,总是会有不同的理解和选择。每个人的反应方式都是自己认知和心灵种子的自然呈现。大脑认知跟教育背景、专业领域、知识、概念、经验和逻辑分析能力等有关。心灵的种子跟从小到大经历中“所有的在意”有关,也跟一个人出生时神识里面带有的信息有关。通常而言,人不会去做自己明明认为不对的事情,所有的行为往往都源于某个认知的逻辑自洽。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反应和心灵种子没有觉察,那么面对外部情境时的反应就像是一种本能,本质上没有对错。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我们想要真正与他人之间“达成共识”和“高效协同”,不仅需要对自己的认知习惯和心灵种子保持觉察,同时也要能够识别对方反应中的认知逻辑和种子特征。
具体而言,在与他人交流碰撞过程中,自己的观点需要用对方能够听懂的语言和方式,才能让对方明白,有时候“说得太多”或者“说得太过本质”,并不一定有效果。
如何让上级、下级和不同领域的其他同事能够明白和接受自己的意见,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用什么样的语言?都是需要去琢磨的问题。哪怕是面对下属的时候,对方看似没有反驳,但是不是真的明白和理解了?是不是真的从心底里认同?却并不一定。
遇到冲突的时候,如果不能超越对方情绪的影响,就没有办法识别对方反应的逻辑,也不可能把别人的不同观点变成对自己认知的补充。当你不明白一个人为什么要这样或者那样的时候,说明你还没有真正理解对方。不理解就没有办法真正影响他人。
既然越是重大而复杂的事情,越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那么,“如何影响和调动他人?”就成为必然要学习和掌握的能力。要想影响和调动他人,就需要真正理解他人,需要在各种外在反应的背后识别对方的认知逻辑和边界,以及心灵种子的影响。同时,也需要对自己的本能反应保持觉察,通过与他人的相处来完成自己认知边界的放大和心灵种子的释放。
一个人只有在不断完成这样的学习的进步中,才能够穿越看似无限丰富和复杂的人际与人性,理解、感化和引领他人,实现真正的人心凝聚,从而解决复杂的问题、支撑远大目标的实现。
面对一项重大工作时,只要我们的注意力不被既定目标以及配套的考核激励所全然控制和牵引,在工作进展的整个过程中,随时都在努力“把事情琢磨地更清楚”和“把人琢磨得更清楚”,工作的结果就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