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机 > 事业禅心 >

人生是否幸福,就看是向内求,还是向外求!

源自:禅吧网 作者:法丹


生活中,遇到很难解决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办?看到别人都“混”得比自己好的时候,你会怎么想?

最近,有师兄私信说自己工作不顺利。我是这么给回复的。(如图)


你是外求,还是内求?
 
生活中,不管是谁,都会有烦恼和痛苦的时候。
 
有没有发现,有的人,同样是生活工作的烦恼,他却可以从容的面对;而有些人却能为了一点小事怨天尤人,纠结痛苦半天。
 
这两种人的差别只有一个,就是前者是向内求,找寻问题的根源,从源头解决问题,简单轻松;而后者是向外攀缘,认为问题在外面,甚至是老天爷故意和他作对。
 
如果我们能安静下来,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内心,想想事物的原因和结果,也许我们的人生会有所不同。
 
我特别喜欢宗萨钦哲仁波切的一段话,他说:
 
你可以看起来是个特别好的佛教徒: 
满腹经纶,仪表堂堂,过午不食,持戒精严,修行精进,看起来安静又慈悲,人人都对你交口称赞而充满信心。
但是,这是汉地或者显宗才格外注重的规矩。大圆满不是这样。大圆满是:
你敢不敢承认自己其实就是个混蛋?
敢不敢去直面自己内心那些你认为肮脏的欲望与恶念?
敢不敢如实地把自己从里到外一切晾出来,完全裸露暴晒?
敢不敢打破一切对与不对的界限
而树立起本然清净的定解?
任何阻碍我们与真实的自己交锋的伪装皆是过失。
这些“看起来良好”的我执,
横亘在我们与上师、与我们本然心性之间。
为什么说大圆满根基者少?
因为对于人们来说,
最难的就是放下对自己的欺骗!
 
有人问:“明明我比某某有才华,为什么工资还没他高,工作还不如他顺心?”
 
我告诉他:“问题的根源在你自己身上,如果向外求,你只能和别人拼运气。从内心找答题,你才有机会拼实力。”
 
后来他找到了,原因是他对自己出身的自卑和能力的自负导致了他人际关系的恶化。当他能够直面自己内心的阴影时,就走向了平和,开始拥抱新的机会。
 
其实上班也好,做企业也罢,生活也好,修行也罢,我们始终绕不开的一点,就是要面对自已。
 
我们总以为修行不好是自己不够努力,总以为工作不好是老板偏心,总以为企业不成功是运气太差。但我们从来没勇气直面自己内心,怕看到肮脏的自己、懦弱的自己...而那个自己才是真正令我们失败和沮丧的原因。
 
一切问题是我的问题
 
慧律法师说:“虚空法界尽是佛,其中多了一个小人,就是「我」。你只要加一个「我」的观念,所有的痛苦不幸通通衍生出来。”
 
其实天下本无事,因为有「我」,才庸人自扰之。
 
我们不敢直面内心,便是因为把「我」看得太重。当问题出现时,只要到了「我」这个层面,我们就自己动绕开了,比如那一句:“天亡我,非战之过”。

一切问题是参照系的问题

马云很有钱,但你大概不会羡慕他。但如果你的好朋友工资比你多一两千,你可能会羡慕嫉妒恨。为什么会这样?
 
人是群居动物,幸福感一般是从攀比中获得的。比方80年代,在农村家庭,如果家里有台电视机,是足以让整个村都羡慕得流口水的。那时候拥有电视机,会让你幸福感爆棚。但是,到今天来看,家里有台电视机,并不会让你觉得更加幸福。
 
所以,如果我们把参照系放到80年代,拿现在和过去比,幸福感立马就出来了。但,我并不是建议真的这么做,而仅仅是想表达一个观点:一切问题都是参照系的问题。
 
我们今天已经不愁吃喝,但依然会觉得自己十分贫穷,生活过得不如意,内心觉得憋闷,难受甚至活不下去等等。可是,现实其实没那么糟糕。只是我们没有对自己内心受执著的参照系进行察觉。参照系是可以改变的,问题也就是虚幻的。我们的痛苦,是由于内心非要执著某个参照系才引起的感受。

所以,苦不是真的,乐不是真的,参照系放错了位置产生出来的欲念与纷争,才是问题的所在。
 
因此,越是喜欢拿外在的衣着、长相、财富等和人去对比的人,就越容易感受到痛苦,因为这个参照系他拿得无比坚固。
 
怎么办?难道活在这个年代,不应该拿这个时代当参照系吗?
 
不是的,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就应该以这个时代为基础当参照系。但正如《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我们知道自己拿了什么参照系当标准,也就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知非即舍,自然就不以物喜不以物悲,活得坦然而自在。
最后,总结一下。
 
我们总以为自己很努力,却一直不敢直面内心那个小「我」,结果不过是在努力让自己回避现实。然后,在现实中受挫后,又向外攀缘,向外去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答案,反而又牵扯出更多的问题来。但其实让我们痛苦的本质是参照系的问题,而问题的本质是因为我们不敢直面内心,不认知真实的自己。
 
如果我们能安住自己的心,就会发现痛苦的根源完全在于自己,只要好好的观照自己,就会得到解答的智慧,一切痛苦就会烟消云散。
 
法丹曰
我们说向内求不是说不能埋怨别人就反过头来指责自己。
很多问题根源在我们自己身上,但沉浸于对错的道德评判并不能让我们变得更好。
与其自己气自己,不如安静下来,跟自己和平相处。过去既已成事实,那就让它过去吧。把握当下才最重要,如果不能过好当下,也过不好未来。

标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