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打破常规 一切具足
源自:新浪博客 作者:王绍璠
以身心作为实验室,这是最直截了当的一个生命科学。所以近十年来西方的生理,最新的生理科学家,都是以禅定为基础而证明了我们的大脑具足一切的智慧。这也证明了,禅在现实社会,在现实人类的根本意义。他不是一种纯宗教,不是一种纯哲学,不是一种纯理论,而是,世间一切的学术理论的根源。
禅——是一种实践。生命来自实践,不光是理论,禅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他不是方法论,而是方法论中的方法,实证的方法;禅非科学,超越科学。科学是总结的,禅超越科学,不总结;科学是假设的,禅超越假设,坚定真相。他不必假设真理,一假设,就是绝对精神,就是上帝,就是终结。禅恰恰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方法。禅是“何期自性,一切具足”。
在禅的眼光来讲,其他的方法,都是在岸边教人游泳,教练站在水边,你也站在水边,他告诉你怎么样游泳,怎么样动手脚,怎么样才能像美国的飞鱼一样,可是,他从来只是在岸边谈理论。
禅,当你在理论基础够的话,踢你一脚,踢到水里面,悬崖撒手,自肯承当,死而复苏,欺君不得,好,现在你可以横跨大西洋,可以横跨整个宇宙的海洋。
我们禅的智慧就是这样,可是首先必须自肯承当,必须实事求是的承认自己。禅的教育永远是从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八九十开始,然后才能二五一十。
有这么一个故事,黄莺和蛤蟆,他们两个要比赛,从一数到十,谁最快,黄莺说当然是我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八九十,蛤蟆说二五一十。
你说哪个快呀?
禅快,可是大家不要忘记,它必须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八九十基础之上超越,必须实事求是,必须一条鞭,一条痕,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从原始的文明踏入近代的文明。
这就是禅的使命,禅的价值,禅的意义所在。
禅不是宗教,禅不是迷信,禅不是虚无。禅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方法,使大家由必然王国超越到自由王国的一个方法,是一种涵养。
培根曾经说,知识是一种力量,《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曾说信息就是财富。可是太多的知识,过剩的信息,却等于贫乏。西洋有句话,“Nonewsisgoodnews”说明了这个问题,这是辨证的。不是说,什么都没有是最好的事,而禅的精神恰恰是不立文字,不立庸俗的文字。
不象我们现在的网络,有太多的网恋、F4和“大话”之类。禅恰恰是指导我们保留一片自己心灵上的空间,一种激情,一种自在。就象我在路边碰到一位美丽的女孩子,我赞赏她,她真诚面对我的赞赏,而如果有一点虚伪,就不是禅。
禅叫你面对现实,象印度人一样,IT产业能超过我们中国,就是因为他们用禅的精神。几千年印度婆罗门教的精神,在中国转变成禅的力量。
不是宗教,却包含着宗教,超越了宗教的形式,乃至一切的形式,一切的常规。回归到零,随时归零,就是禅的方法。只有当你真诚的面对自我,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禅。
所以我在没有进到主题之前,允许我介绍一本书,恰恰是这本书页页张张透出了禅的消息,《首先,打破一切常规》,我想大家有的人看过了。这本书是美国盖洛普访问上万名经理人,得到的一个结论,其中心思想是打破一切传统观念,人是不可以改变的,人也不必改变,人也不需要改变,就象管理,就象培训。
管理、培训不是在“改变”上,也不是给你增加什么东西,而是一种过滤器,禅是最好的过滤器,是个方法。在众多信息里面,不立文字,除掉庸俗的、没有用的文字,从而直指人心,其本质是一种涵养,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从唐代到宋朝影响到日本,影响到韩国,恰恰是这个实事求是的中国禅文化的精神再现。他能够多快好省,直指人心到本质;他教导大家看事物抓本质,但得本不求末;他不是总结而是接近真理的方法。
我不说管理,我不说领导,“管理”是最坏的字眼,“领导”也是最遭的名词,一个经理人不是在改变人,而是要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也就是禅的方法——一切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