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机 > 事业禅心 >

在状态与重重深入

源自:溪畔蔷薇 作者:李书玲


编者荐语:
无论在社会意义上你是一个普通人,还是个强大的人,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还是一个对自己不满意的人,想要救赎自我,就要从做个真实的人开始,在状态,重重深入。
以下文章来源于溪畔蔷薇 ,作者在状态的飞
 
在状态是“以心为主,由内而外、身心一致、大脑无分别的简单、真实状态”。什么叫做“以心为主”?我们在面对外界的一切反应时,感觉在分析判断之前,在大脑习惯性去分析和评判之前,基于心里的感受去应对,这是最起码的真实。
 
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眼耳鼻舌身意是我们跟这个世界发生联系和往来的方式,但经由后天的教育,加上我们对未知世界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掌控的倾向,使得我们的大脑意识占据了主导,直接通过感觉来反应的能力被很大程度上压抑和遏制掉了。也就是说,要想做到“在状态”,首先得找到和找回自己的“感觉”能力,对自己的“感觉”敏感起来。
 
为什么要学会“在状态”?生命中所有的痛苦本质上都是不同程度的内外对抗的结果。就外部而言,世界是无限丰富和广袤的,既有似乎没有尽头的时空的存在,又是一个貌似客观的物理的组成,也是无数个心场叠加的存在,有实体,更有虚空,有有,也有无。既有我们看得到的,感受得到的,也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总而言之,生命是有限的,时空是无边的,世界是无常的。就内在而言,人人生而不同,关键是内在的“我”的不同,每个人都有先天的“我”的种子,又有后天沾染的新的“我”的种子,重重无量地裹在心的外围,像是带着无数层眼镜去认识和反应外面的世界,一切心外的存在。只要有“我”,就有“所求”,就有得不到满足和回应的时候,痛苦也就自然会产生。更为遗憾的是,很多重的“我”被赋予了社会道德或是价值观意义上的“好”的属性,理直气壮地陷入“对与错的纠缠”和“高尚与卑鄙的争论”中的时候,更容易偏离世界的实相,痛苦中所包含的委屈或是冤枉,在加剧着痛苦的同时,也让这一重的“我执”更加难以超越。
 
什么才是终极的解决办法?认识真实的自己,接受真实的世界。在每一个当下学着“在状态,自然应对”,就是从自己够得着的地方开始,去认识真实的“我”。以接受和探究的心态去观察每一个心动的刹那自己最真实的反应,不要急着去赋予它各种可能的外在眼光的意义,也不要去做压抑、封闭和禁锢的反向的努力。因为有压迫就有反抗,压抑久了以后的反抗可能会造成身体的重疾,或是精神上的崩溃。努力在每一个当下做真实的自己,拨开“我”的重重的外衣,因为无明所造成的对抗便会慢慢地减少和减弱。接受自己,才有可能真正善待别人,读懂自己,才有可能真正理解他人。当“心”成为宇宙智慧和现实世界之间的管道并渐渐融为一体的时候,也许就会发现,佛光普照,所有的界限和分别从来就不存在,自由空灵而无限。
 
“在状态”是不是就是“遇到事情的时候,任由自己发泄,不顾别人的感受”?当然不是。“在状态”的努力意味着我们要么想要找到生命的真相,要么至少有个念头,想要做个真实的人,尝试真正解决自己内心的苦。而解决自己的痛苦自然不是建立在让别人痛苦的基础之上。因此,“内外一致、自然应对”时,虽然不去控制和压抑自己的念头,但同时自己关注点的重心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外在和他人。也就是说,那一刻的注意力主要是在观察自己的反应,而不是外在的事件结果和他人的反应。因为如此,情绪往往不会太过生发,自己的反应到达对方时,也不会过于尖刻与激烈。
 
怎样才能做到“在状态”呢?我们需要认识到,“在状态”是秒秒鲜活的、流动的,是应对一切外境时的通畅的反应和状态,而不是基于结果的定义,不是平静平和就叫“在状态”,也不是发火愤怒就叫“不在状态”,不是干净的流淌就叫“在状态”,有杂音和杂质出现就叫“不在状态”。“在状态”所谓的“内外一致”,“内”在变化,“外”也在变化。只要“内”还没有达到究竟,根根的内核外面所包裹的“我”还没有释放殆尽,内外一致的外在呈现就一定是变化的,不稳定的,生熟转化的和重重深入的。在更深一重的“我”被动到之前,自己是意识不到她的存在的,在她之上的应对会显得越来越自如、通畅和平和,直到新一重的“我”被瓦解的刹那,之前所有的平和都有可能瞬间被击破,连同这一重的“我”。在此之后,相比以前,才会意识到什么叫做“重重深入”和更加通畅。当然,这个过程也有可能是一直伴随着泥沙的涓流,没有瞬间爆破的冲击,也没有前后相比脱胎换骨般的清爽,细缓而沉稳。
 
还是一样的问题,怎样才能做到“在状态”呢?因为“在状态”是鲜活的、变化的,每个人的特点、当下的状态和进步的方便又都不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去做任何的预想和预设,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对自己更敏锐的觉察,在不同的情境下,观察自己是否是内外一致的,同时又对内外一致的“内”的根保持一念开放的存疑。在抵达究竟之前,不要停留在舒服的状态里,也不要对不舒服心存抗拒,在一切境遇面前都面对而不逃避,相当于既有努力进步的念头和行为坚持,同时又充分的放松,顺势进步是最有效的方式。
 
平日里看起来很强大的人,究竟对自己是敏感的还是不敏感?各行各业真正把工作做好的人,往往都是擅长用心的人,至少在擅长的领域里容易让自己处在“贯通”的状态里,各种建设性的创意、观点之类的脱口而出,对他人的影响也是水到渠成。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是一种“将心注入、心无所住”的状态,不仅有一股力量贯通到自己的身心(一开始一般是心)之上,同时,经由自己到达具体的事情和具体的人的过程,似乎也是贯通的。那股力量所到之处是穿越一切障碍的通畅,哪怕对面是铜墙铁壁和坚硬的对抗,似乎也容易“醍醐灌顶般”或者“润物细无声”地被融化掉。
 
为什么是你?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无比强烈的成就感,除了丰厚的物质回报以外,精神的荣耀更容易让人不知不觉中产生更深的优越感,却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任何的天赋都并不是平白无故的,通常,一开始的时候,你只是机缘巧合地得到了一个信号,似乎做某个事情的时候更感兴趣,更有内在的意愿感,又或者阴差阳错地你不得不长期做一个事情,渐渐地也找到了乐趣。等到有一天,貌似你的能力已经明显到可以贴上天赋的标签时,这个所谓的天赋,你一定曾经用心投入过,长期地坚守过,并且在这个事情上总能保持一种简单。
 
为什么你会呈现出这样的力量?本质上是那股力量选择了你,之所以选择你,是因为你符合了管道的特质,你经由长期踏实的努力而能够让自己的心和一项工作或事情融为一体。因为你跟工作是融为一体的,因此你能够在这个事情呈现的时候,保持简单,“我”没有起来成为障碍。这件事情和这项工作,之所以能够通畅无阻,是因为它源自更深力量的贯通,而不是你自己的强大,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强大的是“无我”。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常规意义上强大的人,本身是有过“无我”时承载终极力量的经历的,理论上更容易在一念之间找到“我”的根根,从而真正解脱和不惑。然而,如果注意力和重心始终被牵引在外面,只是一味地享受外在的成就感,那么,这个所谓的“强大”就一定是短暂的和有限的。经不起更大事情的考验,同时也在呈现的过程中更大程度的消耗着自己的身心。更为关键的是,它会同时强化出一个更强大的“我”,想要执着地尽可能地延续自己在外面的强大,掩盖“我”背后的脆弱,甚至连脆弱偶尔释放的机会也死死地禁锢和镇压着,从而让容易穿着担当、智慧外衣的“强大”成为自己几乎无法超越的障碍。
 
无论在社会意义上你是一个普通人,还是个强大的人,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还是一个对自己不满意的人,想要救赎自我,就要从做个真实的人开始,在状态,重重深入。
 

标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